返回顶部
    1. 凤鸣研析:从供给侧看2021年经济

      时间:2021-11-23 15:02     来源:金融日报     阅读:

      什么是供给侧?就是在不去过度干预需求的前提下,直接通过行政手段、调控供给曲线。经济学告诉我们,需求曲线不动、供给曲线左右平移,物价和产出就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如果价格上涨,自然物价会下跌;反之亦然。2019年后,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低波动状态;经济低波动对应熨平宏观波动的跨周期政策框架,跟以前的逆周期框架不同,那时本质是需求侧的调控,通胀和增长往往会结伴出现。如今,“金发女孩”(低通胀、高增长)和“滞胀”(高通胀、低增长)经济似乎是更常见的两种情形。

      以最近市场关心的房地产为例,由于种种原因,房地产需求的大拐点或许正在临近。但是政策怎么应对这个拐点?是加力刺激、放松限购条件,以托住需求,还是调整房企的结构、压缩房地产的供给?在2016年开始的针对过剩产能的供给侧改革尝到了甜头后,政策果断选择了后者。实际上,在传统的认知框架里,房地产需求下行、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债务稳定是一个不可能三角。然而,通过可控地爆雷,压缩房地产行业的供应中枢,使得房地产市场呈现量缩、价稳的格局,是有利于购房需求缓慢下行、房价稳定、房地产债务结构稳定的方式,只需要付出一点代价:部分房企和债权人的损失。

      从这个角度,参考2016年后一轮上游工业品的供给侧改革,笔者倾向于民营房企爆雷对宏观的影响可控。从社会融资规模出发,在扣除居民和政府融资后,得到今年企业的总量融资仍然保持稳定,并未出现企业信用的塌缩,这与2018年的宏观环境有着本质区别。这种供给侧框架既实现了房企去杠杆,又保全了经济的供给主体和以房地产价格为基础的宏观稳定性。这种政策在中国有特殊的适用性,因为相比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国的政策工具箱丰富,银行以国有为主;2016年后,央行MPA框架逐渐完善、可以更精确地指导银行的信贷资源,全面具备了跨周期压缩房地产信贷的条件。此外,这一次全球经济刺激的力度较大、总需求回升的动能较强,也给我们精细调控供给提供了外部条件。

      2019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

      凤鸣研析:从供给侧看2021年经济

       

      2019年各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额增长率

      凤鸣研析:从供给侧看2021年经济

       

      从另一个角度,类似的地产供给侧在某些地区已经出现过了。2019年的东北房地产市场价格涨幅居全国前列,然而商品房销量下滑也居全国前列(图)。这种量缩、价涨的格局,适应了东北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人口外流、房地产需求长期下行),又有利于调整房地产的供应和需求结构,还能维持房价稳定。

      在2021年底的经济展望中,基于这种框架会诞生一种反常识的政策组合:需求如果下滑,就更应该控制实际供给,防止价格跟随需求一起下滑、避免通缩螺旋,这样房价和债务还可以稳得住,整体企业利润也能维持、有利于技术升级更新。这就是2021年的宏观图景:随着名义需求在2020年底见顶、GDP一路下滑,我们看到了愈演愈烈的双碳格局、房企融资政策收缩;高耗能供给政策层层加码,甚至到了经济下滑压力很大的9月,依然没有放松,导致PPI飞涨、中下游企业利润承压、产出下滑

      但当10月社融边际企稳、总需求寻底之后,政策框架理应往另一个方向转换:放开供给,让供给跟随需求扩张、以平抑物价。因此,双碳政策在10月就悄然松开了,房企的供给侧调控可能也会随着需求的扩张而放松。可以预期,PPI和CPI的剪刀差就会修正,企业盈利和产出回升,经济的衰退就快结束了。

      在跨周期框架下,货币政策应该怎么应对呢?应该是早半个周期行动,如在2021年初名义需求刚拐头向下时放松,而不用等到物价下跌或失业率回升再加大宽松;同样,在名义需求触底的21Q4,我们可能会看到宽货币环境的逐步退出,当然在当前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难以彻底转向,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展望2022年,内需可能会在年初触底反弹、外需也强于预期,我们预期跨周期政策的应对手段就要进一步放宽总供给,解开供给限制,防止通胀预期的发酵。明年经济或许将是中低通胀、高增长的理想环境。

      关于建信信托

      建信信托是中国建设银行投资控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自2010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业界领先的信托公司,聚焦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三大转型业务方向,致力于真诚服务投资者、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打造一流全能型资管机构。至2020年底,公司受托管理资产总规模1.5万亿元。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