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申请企业海创药业多次交易所谓核心产品,各种扑朔迷离,矛盾重重,可以算是历史上最奇特的license-out和license-in神操作,算是把玩愚弄科创板审核人员和投资者智商的成功范例了!这是“科创”下的新商业模式?
先按照时间逻辑梳理一下几个基本事实,看看海创与海思科的纠结:
1. 2016年,双方签了一个《许可协议》,海创把HC-1119 部分license-out给了海思科,核心条款,海思科作为HC-1119的中国持有人,专利转让给海思科,海思科承担临床研发费用,海创享有50%利润分成;海外到底怎么回事,没有说清,不管它。只是,顺便说一下,海思科是不付钱的!
2. 2019年,双方又签了一个《许可协议的解除协议》,全部权益从海思科转移回海创,作价2.6亿。
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大公司要了小公司的项目,又退回去的也挺多的,毕竟嘛,项目有风险… 但是,但是,仔细一看,好像不对啊,而且特别不对味…
一般来说,因为项目临床开发不好,结果不好,退项目,完全理解。但是,HC-1119压根没有公布任何不好的结果,实际上是任何有意义的临床结果都没有公布。而且,海创拿回项目后,还要继续做,而且是大张旗鼓的做,除了海思科开的III期,自己新做一个III期,还有一个海外多中心的III期,也就是说,至少海创认为项目不错。
另一个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双方约定了海创科创板上市后,才支付1.5亿的尾款,这又是一个什么说法?!再查查看,原来海创在申请科创板上市,需要一个核心产品,所以才把这HC-1119又买了回来…
但这里面还有个很大矛盾就是定价——2.6亿——按照公开资料,海思科做了400多例的临床研究了,差不多花钱就得花到这个数目,也就是说,海思科在这个事情上没有赚钱,过了个手而已。把一个项目以IND为起点,从I期开始,III期临床基本做完,任何价值都没有增加!!而且,大部分款项还要等着海创上市以后再支付… 从这个角度看,海思科这是在处置不良资产,能捞回来一点就是一点…
然而,海创用这个项目先是勾引了几十家机构,然后申请科创板IPO,估值50亿+…而且,上市委过会了… 如果海创真的IPO成功,这就实证了一个发财的好办法!以后,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这样干,估计可以造富一批…
弄个小公司,包装下团队,专门找大企业做不下去的项目,最好是正在做III期,有进度无数据这种。用成本价甚至友情价license-in进来,然后包装搞投资,快速上科创板套现…估计2-3年时间就够走一圈了。
拭目以待,如果IPO成功,必须给海创“满分”,编的太精彩了!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