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东北振兴的新思路

      时间:2021-02-01 20:02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老工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和骨干企业,在几十年发展历程中,为国家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完善、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近年来,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新的困境,比如地区产业发展新増长点没有系统形成,经济位次后移,人才流失严重,调整经济结构任务艰巨。那么,该如何从中央对赋予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出发,准确把握东北振兴的核心内涵、战略定位、重点任务?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回答。

        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明确提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如何理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里,对东北振兴的内涵、目标要有明确的认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远远超出并深化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内涵和外延,其包含着产业、城市、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外贸、人才等各行各业的振兴发展,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全方位振兴”是立体的振兴,既有工业振兴,包含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业等的振兴发展,也有农业、服务业的振兴发展。  

        具体而言。东北振兴有“五个不等式”:振兴不仅仅是工业振兴,也是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国有经济振兴,也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少数大中企业振兴,也是大量小微企业的发展;振兴不仅仅是城市振兴,也是城乡统筹,实现县域经济、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振兴不仅仅是经济振兴,也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和持续发展。所以说,东北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寄希望通过几个文件、几条政策,通过上几个大项目、上多少大投资,就可以实现振兴,把振兴简单化了。推进东北振兴,要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累积性。

        二、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更好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东北在产业、资源、生态、区位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大型油轮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同时,东北拥有一亿人口规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这些是东北扩大内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所以东北地区要把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东北全面振兴,以东北全面振兴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东北在产业数字化方面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方面的数据资源优势,做好场景资源和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找准着力点,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贡献智慧。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第三代半导体、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标志产品和领军企业,形成新的产业梯队,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上贡献东北力量。

        另一方面,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牢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基础。构建实质性的产学研联盟,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各类创新资源投向企业,企业通过契约关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利益共同体,使产学研联盟有创新的内生动力,让技术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社会现实生产力。要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快引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让创新之花开遍东北大地。

        在“五大安全”中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和我国重要的工业与农业基地,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资源、产业、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新经济支撑带的重大任务,是优化调整国有资产布局、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客观要求。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