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本报记者 郭静原
2020年12月30日,国药中生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此前,还有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紧急使用资格,上述3家公司疫苗已开始对重点人群进行接种。
与此同时,疫苗生产也开启“加速”模式。工信部表示,目前国内已有18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能建设,随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能进一步提升,以及其他技术路线企业产能建设逐步完成,中国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大规模接种需求。
新冠疫苗的上市与生产牵动着全球神经,也成为当前国内外最为关注的热点行业之一。中国疫苗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
产业发展步入黄金期
目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3家企业已完成2020年产能建设任务,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各项条件。其中,国药中生北京公司2021年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能可达10亿剂次以上,科兴中维二期生产线建设投入使用后也将使年产能提升至10亿剂次。
“我们的新冠疫苗已经供不应求。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没有国界,任何一款疫苗获批上市后都会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所以对每一个参与新冠疫苗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来说,现在都是黄金发展期。”封多佳说。
封多佳认为,随着国产新冠疫苗渐入收获期,新冠疫苗领域的主要矛盾将由疫苗研发上市转化为疫苗产业化落地。
一方面,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前,从疫苗研发到临床试验,再到批量生产、市场营销和冷链配送等,几乎都由一家企业独立完成;现在,行业将形成相对成熟的社会分工。”封多佳说,疫苗行业正在形成全产业链专业化发展趋势,涌现出许多专业性团队。
另一方面,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民健康意识提升,疫苗渗透率还将持续增高,一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封多佳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第一部纳入国家整体战略的疫苗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一步将加强疫苗行业企业间协同合作,防止产能不足或产能过剩。
值得关注的是,为最大限度提升我国新冠疫苗研发成功率和速度,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迅速确定了5条主要技术路线,以开放新技术共享平台的方式同步推进各路线疫苗研发工作。“我国疫苗研发新技术平台建设能力日益增强,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创新团队服务,产学研协同步伐走得更快,势必会加速疫苗研发,并进一步提高产能。”封多佳说。
高标准面向国际市场
2020年6月,世卫组织领衔成立“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旨在让不富有的国家也有公平的机会获得新冠疫苗。4个月后,中国正式加入COVAX,表示将把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优先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并鼓励国内疫苗生产企业向其他国家分享新冠疫苗。截至2021年1月15日,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与中国签署新冠疫苗订购协议。
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疫苗厂商面向国际市场的积极性,也给我国疫苗行业出海带来新空间。封多佳说,以新冠疫苗为代表,中国疫苗正在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走向世界。
“国际疫苗市场有很高的质量标准门槛,此前我国仅有4家企业的疫苗品种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质量认可。”封多佳说,总结新冠疫苗研发和生产经验,我国企业在布局新冠疫苗产能时就已充分考虑到国内和国外需求,保证其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要求,也为中国疫苗出海开了个好头。
封多佳建议,中国疫苗企业今后要强化服务全球公共卫生意识,执行国际标准,严格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进一步扩大产能和控制成本,全力为新冠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作出中国贡献。
动能转换突破瓶颈制约
疫情发生前,国人自愿接种疫苗的意愿较低。因此,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疫苗市场规模远低于国外。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为326亿美元,我国疫苗市场规模约为425亿元人民币,仅占全球市场的20%。考虑到我国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约20%,我国疫苗市场刚刚达到平均水准。
封多佳介绍,中国生物制品特别是疫苗已有上百年发展历史,最近20年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产业链齐全,集研产销、科工贸于一体,专注服务公共卫生的行业。中国疫苗行业的发展突出体现战略性和公益性,在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和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方面正在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