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当“冷门”遇上“热门”:疫情下的“塑料垃圾污染”为何不“冷”?

      时间:2021-04-28 00:5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聚焦博鳌)当“冷门”遇上“热门”:疫情下的“塑料垃圾污染”为何不“冷”?

        中新社博鳌4月21日电 (刘亮)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已接近尾声。在每天大大小小的热门分论坛中,关于塑料垃圾污染问题的讨论似乎有些小“冷门”。

        此前,数字化货币、老龄化社会、金融合作与开放、网红经济等时下热门经济主题受到记者们的热切关注,一些会场甚至在开始前1小时,记者们就已带着相机、摄像机等大大小小的采访设备,在会议室门前排起长长的队伍。

      当地时间1月5日,塞尔维亚波特佩科湖的大坝附近飘满塑料垃圾,场面触目惊心。

      资料图:大坝附近飘满塑料垃圾,场面触目惊心。

        相比之下,塑料垃圾污染的主题分论坛似乎有点“冷门”。日前举行的“建立可持续的塑料回收市场”分论坛中,现场唯有零零星星的听众,偶有人进来听了一小会儿,东张西望后便又摇着头走了出去,再不见回来。直至今日,网上亦鲜有媒体报道。

        塑料污染的话题虽然在会议现场有些小“冷门”,但这并不意味该话题不重要或“冷门”。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一场关于全球塑料垃圾污染的新“危机”正在悄然酝酿。

        据报道,目前,世界各地街道、海滩和海洋受到疫情废弃物污染的冲击,包括塑料口罩、手套、洗手液瓶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显示,仅一次性口罩的全球销售额就从2019年的8亿美元飙升至2020年的1660亿美元。

        另据估计,逾七成的疫情塑料用品会变成垃圾,对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清理这些废弃塑料垃圾亦面临巨额成本。

        “人类的塑料消费是不断增长的,它会进入我们的水循环系统。一些塑料甚至会被人体皮肤吸收,导致脑部、癌症和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澳大利亚福特斯克金属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提醒众人,全球塑料垃圾污染已是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年来,针对全球塑料垃圾的不断增加,不少国家也在积极应对。以中国为例,中国官方近年来频发政策文件,加码“限塑”或“禁塑”。一些临海发达国家如挪威也有所动作。据报道,从2021年7月3日起,挪威将禁止使用塑料吸管、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看待塑料问题上略微有些差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说:“作为发展中经济体,我们在看塑料问题的时候,除了塑料问题,还有健康、食物、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一份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塑料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占比接近60%,全球三分之二的塑料制造业在南半球。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是全球塑料污染问题解决的关键切入口。

        王毅以中国经验为例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在处理塑料垃圾问题上动作频频,如开始在许多城市实施“垃圾分类”。再如,中国海南岛或有望实现全岛“禁塑”,为中国甚至国际社会在塑料污染处理中提供典范。

        安德鲁·福瑞斯特也表示,目前中国在回收塑料垃圾问题上也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未来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塑料回收提供经验借鉴。“中国是有能力领导全球塑料垃圾回收的,并有望成为全球循环经济投资的目的地”。

        世界自然基金会“无塑料大自然倡议”负责人约翰·邓肯称,处理塑料垃圾是很紧急的事情,必须行动起来。“塑料很大程度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可从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入手,如注重下游的食品包装,将上游的能源消耗和塑料生产‘挂钩’等,这些角度更容易说服利益相关方。”

        王毅强调,在中国以及西欧一些国家已相继提出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未来各国应有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将塑料循环利用纳入整个碳减排的格局中。

        “这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王毅坦言,这涉及到化石原料生产相关的塑料产品如何在转化中过程中逐步减少并提高效率的问题,亟须各国下一步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替代及循环使用。(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