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2日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22日表示,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资料图:航拍广西乡间稻田。 周贻刚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谈及我国种业形势,张桃林透露了上述信息。
张桃林强调,总的来讲,我国农业用种安全是有保障的,风险也是可控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我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能够靠自己来解决,我国自主选育的品种种植面积占到95%以上,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猪牛羊等畜禽和部分特色水产种源立足国内有保障,现在畜禽、水产的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达到了75%和85%,这些都为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关键的保障和支撑。
张桃林也指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是要看到我们的种业发展还有不少的不适应性和短板弱项,迫切需要下功夫来解决。
首先,从品种水平看,差距比较明显。大豆、玉米现在的单产水平还不高,只有美国的60%不到,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占比达到13%,当然不同的品种比例不同。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还比较大,超过了5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特别是白羽肉鸡,它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第二,从种业自身来看,问题也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够,包括有些地方土种、还有一些珍稀濒危的种质资源消失风险还在加剧。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特别是在育种的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我们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种业创新的主体企业竞争力不强,存在小、散、低、重这样一些问题。
第三,从时代要求看,形势紧迫。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人民美好生活对农产品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一些高品质的、有特殊功能的品种和产品还比较缺乏,需要培育更多的高产高效、绿色优质、节水节饲、宜机(适宜机械化)的专业优良品种。目前,世界种业正迎来以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育种科技革命,需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从而实现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下一步怎么办?张桃林介绍,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对打好种业翻身仗做了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涉及到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研攻关、种业市场管理,就是整个种业全链条各个环节。总的来讲,必须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三保”要求,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具体来讲,主要是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种质资源要保起来。这也是种业科技创新的源头。要抓紧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水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把这些基础性工作要做好。实施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评价,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
二是自主创新要活起来。这是种业发展的关键。要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育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同时要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特别是要推进南繁硅谷等创新基地的建设。
三是种业企业要强起来。这是整个种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主体。要遴选一批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
四是要把基地水平提起来。这是种源保障的基础。要发展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好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和水产原良种场,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
五是市场环境要优起来。这是种业创新的保障。净化种业市场,核心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严格品种管理和市场监管。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