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化作“及时雨”滋养“山海情” 见证小金县的蝶变

      时间:2021-02-21 12:34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网杭州2月20日电(记者 胡亦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有一个“小金苹果”的故事温暖人心。

        主产自小金县的小金苹果,曾囿于品质和销售渠道,收购价仅2角一斤,烂在地里都没人要,成为当地农民的心头之痛。而如今,这苹果成了当地增收致富的“宝贝”,能为一个家庭增收4000元(人民币,下同)以上。

      小金县村民正在打包小金苹果。张俊磊摄

      小金县村民正在打包小金苹果。张俊磊摄

        “逆袭”的背后离不开一场“及时雨”。在东西协作的号角下,来自市场经济先发省份的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因地制宜地推介企业就地实施产业援建,以己所能补援建地所需,见证了小金县的蝶变,更谱写了一幕幕山海情谊。

        提品质:“标准化”使宝贝成“金”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有着群山环绕、乱云飞渡的美景和藏族传统的文化风俗。但曾经,这里荒凉闭塞,属于全国贫困县。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小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时任浙江绍兴上虞区供销合作社大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电商部副总经理的张俊磊见证了小金县的脱贫史。

        2018年,东西协作的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张俊磊和21名援川专业技术人才干部走进了小金县。

        如何改变山区农产品价格低的现状,使特色、优质的“宝贝”走出大山,成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利器,是像张俊磊这些来自东部地区的扶贫干部们跨越山海所要完成的使命。

        “扩大销路、助农增收”,既是指南,又是任务。但当张俊磊考察当地种养殖情况时就感受到,“扩大销路”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对市场并不了解,当地农民并没有“标准化”的概念:果子甜度要达到怎样标准,果径大小要达到怎样标准,如何去包装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不被损坏等农产品销售“常识”都需要“普及”。

        “产品质量标准化”成了张俊磊要做的第一件事。“只有在各环节实现质量把控,才能达到东部市场的要求,才能在市场推广中有一定的竞争力。”

        为此,他对接了东部苹果种植的技术专家,从“源头”开始,帮助小金苹果提升销路。等产品能上架销售,需要张俊磊张罗宣传和销售渠道,已经是半年以后的事了,“基础打了大半年”。

        “升级后”的小金苹果,单价从每斤2元卖到了6元,销售量实现单周超10万斤。农产品不愁卖,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看到了市场,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也深层次地激发了他们的内生动力。

        “他们逐渐树立了标准化的观念,离开了我们的帮扶也有可能‘自力更生’,能够独立去和市场上别的产品竞争,这点很重要。”回忆起扶贫这两年,张俊磊感慨良多,帮扶不仅仅是输出资金、输出渠道,理念的输出成了东西协作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能真正留在当地“最宝贵的财富”。

        优产业:“小茶苗”成致富“大路子”

        彼时一起跨越山海的,不仅有人力、资金,还有东部的“宝贝”。

        “茶落在我们这里,我们有钱进,有工作,我们喜欢啊,我们高兴啊。”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一谈起“白叶一号”,彝族大姐邓方敏就很兴奋。

        浙江是茶叶出口大省,每年从浙江出口的绿茶占中国出口绿茶的70%;贵州拥有中国最大茶园面积,是优质茶的原料基地。这样天然契合的产业基础,为谱写“一片叶子”的致富故事奠定了土壤。

        故事要回溯到2018年,浙江湖州安吉黄杜村向贵州普安等3省4县捐赠1500万株“白叶一号”,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茶集团”)承诺包销10年,并在普安建起了加工厂。

        为了让这1500万株“小茶苗”成为当地致富的“大路子”,“白叶一号”项目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扶贫链。

        当地村民担心没有销路,浙茶集团就签署茶青购销协议、投资建设茶产业园;农民担心茶叶种不起来,浙茶集团十余次派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并在浙黔川鄂湘赣皖滇闽9省共建立了20余万亩标准化茶叶供应示范基地;农民担心收入不能增长,浙茶集团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联结分配方式……

        “‘白叶一号’就是一只‘金鸡’,种下去就会下‘金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翁草村第一书记欧三任说,通过种植“白叶一号”,村里正在把山水林田以及苗族文化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朝着茶旅融合的方向发展。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