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撬动“双11”
又是一年“双11”购物节。近几年蓬勃增长的体育消费,被寄予更大期望。
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国体育消费市场仍然表现不俗。而今,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民健身热情迸发,产业发展坚冰融化,体育消费正走向快车道、催生新形态。
体育消费持续发力
跑鞋、跳绳、瑜伽垫……眼看“双11”拼手速大战即将打响,健身爱好者凌云的购物车已整“装”待发。
“疫情期间养成了在家健身的习惯,打算入手一些新装备,为‘过冬’做做准备。”凌云说,前几天刚为几件运动服付了尾款,看到“双11”体育用品折扣不小,终究没抵住“剁手”的诱惑。
今年的“双11”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数据显示,在11月初第一波售卖期间,体育消费的成绩就颇为亮眼。在天猫平台,耐克、李宁、阿迪达斯等国内外运动品牌成交额领跑;安踏集团15个小时32分钟电商流水突破10亿元。
体育消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持续发力。根据苏宁易购、苏宁体育、PP体育日前联合发布的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体育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2%,健身器械、跑步机等居家运动器械增幅明显,分别同比增长280.6%、179%。
一场疫情,让更多人深刻理解了体育和运动之于生命的意义。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中国人的健身热情和体育消费意愿正在复苏,后劲不可小觑。
来自耐克集团的数据显示,在2020财年第四季度中,中国市场是其唯一实现销售增长的区域。耐克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若修说,在充满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时期里,中国市场奇迹般地实现了复苏,正助力耐克成为更好的全球性公司。
疫情期间,体育直播带货、云健身等新业态的勃兴,也让体育产业衍生出更多新增长点。今年“双11”期间,健身品牌、赛事直播平台等体育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同样积极发力,让体育消费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全球看好中国市场
线上消费热潮持续,线下健身热情高涨。中国人对体育消费的热切需求,同样吸引了全球体育品牌的关注。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首次设置了体育用品及赛事专区,迪卡侬、亚瑟士、任天堂等中国消费者耳熟能详的25家知名企业参展亮相,为中国消费者带来了体育领域的前沿产品。
其中,腾讯携手任天堂带来了一款名为《健身环大冒险》的Switch游戏。游戏凭借体感交互设计,将冒险游戏和运动健身结合在一起。玩家只要手持“健身环”,就可以通过游戏完成跑步、深蹲等健身动作。
“数字化的运动方式一定会让我们的运动效率进一步提升、健康效果进一步体现。”腾讯任天堂合作部总经理钱赓表示,今年的进博会增加体育运动展馆,说明国家和人民群众对体育和健身需求的重视。能够为健康中国出一份力,是企业应尽的责任。
运动品牌亚瑟士在进博会期间首发了4款运动鞋产品。亚瑟士大中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从政策、市场需求、消费理念等各个层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企业对中国经济前景及市场的潜力充满信心,希望借助进博会将更多前沿产品带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
专家表示,“双11”及进博会彰显出中国体育消费“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十四五”期间,体育消费在扩内需、保增长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趋势将更加明确。
新兴业态空间巨大
近年来,作为新兴消费领域的体育消费呈现出强劲增长态势。“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增速都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凸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此前介绍,2015年至2018年,中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4.2%,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的占比均呈上涨态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到2022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将达到60%。
近日,江苏省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该省人均体育消费为2442元,比2018年增长了2.5%。其中支出前四位的为体育用品类、体育培训类、体育彩票费用和俱乐部会员费。
从体育用品到体育培训、体育观赛,体育消费的形态趋向多元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体育消费规模逐渐增长,体育消费结构也在向以参与型体育消费和观赏型体育消费为主演变。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