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做现代化城市治理“全球典范”,浦东如何走出“中国道路”?

      时间:2021-07-17 05:0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经济观察)做现代化城市治理“全球典范”,浦东如何走出“中国道路”?

        中新社上海7月16日电 (樊中华)在城市治理上树立起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典范,正在成为上海浦东面向未来30年的重要使命。

        近日,《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前所未有地将“现代城市治理”置于与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自主创新、全球资源配置等“硬核”战略等高的层面,浦东亦被赋予做“全球典范”新目标任务。

        城市治理为何会在浦东的“下一个30年”发展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  

        “城市治理,是浦东进行自主改革实践的最佳模块,”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何万篷分析表示,在由企业治理、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全球治理形成的完整治理版图中,城市治理是其中集大成者,即任何治理的成效都能在城市治理上体现出来。

        在何万蓬看来,浦东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中,城市治理有着本源的地位。“城市治理是‘1’,只有首先完善自身的治理,使城市真正具有强大吸引力,才能吸引人、留住人,才使得我们在后面添加越来越多的‘0’具备意义。”

        开发开放只有短短31年的浦东,有何底气做城市治理的“全球典范”?

        事实上,从一片隔江相望的农田到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浦东的飞跃式发展,本身已显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指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尖兵”,浦东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在经济领域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同样在社会治理上进行了诸多首创性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多方面典型成果。

        “如持续推进街镇职能转变,强化社会治理职能;构建覆盖全区、城乡一体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把资源和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率先打造‘城市大脑’,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社区自治共治格局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协商不断推进等,这些成功的探索与经验,成为浦东此番向‘全球典范’进发的底气和优势。”何建华说。

        何万篷则认为,所谓“典范”,其治理实践应首先具备多元性和复杂度。“浦东拥有极为丰富多元的城市形态,既有像陆家嘴这样高度都市化的区域,也有如临港新片区这样肩负制度创新探索重任的‘特定区域’,还有如周浦镇、康桥镇、航头镇这样城市与海派、江南特色乡村郊野并存的区域,因此浦东的城市治理在每个梯度上都有自己的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做“全球典范”意味着要超越以往“对标国际”的水准,浦东将在何处体现其全球“引领”价值?

        “浦东在城市治理上要走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没有现成样板,纽约、伦敦、巴黎等全球城市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浦东城市治理的以人为本,当前已经走在了这些城市前面。”在何万篷看来,此番《意见》为浦东在此方面形成“引领效应”腾出了制度创新的空间。

        从《意见》中不难看出,“人”在每一条城市治理细则中占据了“绝对主位”。从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到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再到全方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其内核。

        由此,何建华指出,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中,如何真正打造“人民的城市”,将是浦东“全球样本”的独特性所在,也是其面临的挑战。

        “浦东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辛勤开发建设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上海的新城区,如何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如何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如何全面推动城市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以及如何深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是浦东下一步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何建华说。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董依雯则表示,面向新的目标,浦东将持续推进社会事业“15分钟服务圈”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老百姓,提供更加方便可及、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切实让发展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完)

      【编辑:叶攀】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