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颠覆传统的吉林黑土地保护:少一分耕耘 多一分收获

      时间:2021-07-15 18:0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新社吉林梨树7月14日电 题:颠覆传统的吉林黑土地保护:少一分耕耘 多一分收获

        中新社记者 郭佳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中国著名的产粮大县吉林梨树,农民却实现了“少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1

      7月,梨树玉米长势喜人。郭佳 摄

        近日,中国著名农业专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带记者来到田间地头,讲述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为何与众不同。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习惯精耕细作,播种前要清理秸秆、翻耕、旋耕、起垄等,而梨树农民不清秸秆不起垄直接播种。这种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技术为核心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被称为“梨树模式”,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和梨树县农业推广部门等联合研发。

        王贵满是“梨树模式”的发起人之一。他说,“梨树模式”看似粗犷,实际上格外精细,这首先就体现在犁上,梨树自研的免耕播种机已经更新到了第8代。

        历史上,犁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农民对表层土壤的不断翻耕,是导致土壤水分和耕层土壤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贵满是中国第一台免耕播种机的设计者之一。他介绍,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就像做一台手术,先是在土层上切一条细缝,播上种子后再将这条缝挤合,这个过程对土壤干扰很小,接近于免耕。

        梨树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之上,光热水匹配最好的盛夏,玉米竞相疯长,王贵满拨开硕大的叶片走在前面,时不时蹲下身刨开一块地,每次都能找到好几只蚯蚓。这正是“梨树模式”的精妙之处。

        王贵满喜欢将田间的秸秆比作“黑土地的棉被”。它一方面可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玉米增产,另一方面还阻挡了雨水径流带走地表土。

        过去10余年的监测表明,最早实行“梨树模式”的土地耕层0厘米至20厘米有机质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有60条至100条蚯蚓,数量远超常规垄作。

        “大量蚯蚓和微生物的活动起到了深翻疏松土壤的作用,除此之外,它们还加快了秸秆转化,促进了土壤熟化。”王贵满说。

        经过10余年的发展,“梨树模式”已经成为一整套黑土地保护的集成方案。在这里,大田实景监测仪、土壤水分自动站、区域气象站等遍布田间,温度、降水、土壤湿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农民从种到收,都有科学数据指导。

        “春耕时的地温预报太关键了。”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雨说,以前种地全凭个人经验,时机抓不准会影响一年的收成。

        吉林省气象局副局长侯彦斌介绍,目前,该局已在梨树建立了黑土地农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保护黑土地的“梨树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在王贵满看来,“梨树模式”的理念着眼于保护而非利用,这也更加符合自然规律,因而它不仅适用于玉米种植区的黑土地保护,对于黄土地、红土地保护工作也有参考借鉴价值。

        据了解,“梨树模式”已在中国东北地区推广5000多万亩。未来5年,中国将致力于在这里推行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4亿亩。(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