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专访亚投行郑权局长:坚持高标准,确保基础设施投资正面环境和社会效应

      时间:2021-06-02 11:10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亚投行的《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是用来指导亚投行及其客户管理亚投行融资项目的潜在环境社会风险和影响,从而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带来正面的环境和社会效应。”亚投行政策战略与预算局局长郑权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董事会于近日审议批准了《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修订案。此次修订如何体现亚投行对环境保护和社会保障的高标准承诺?  

        “高标准”制度体系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认可

        郑权对记者表示,作为国际发展融资的关键机构,多边开发银行的共同特点就是为发展中成员以及需要发展的成员提供融资。亚投行也是如此,其使命是对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提供融资,通过投资于可持续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进亚洲和世界互联互通。

        亚投行在筹建之初,外界曾有对其标准质疑的声音。对此,郑权表示:“亚投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高标准,以实际行动把亚投行打造成高标准的新型国际合作机构,为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更多高质量的项目融资。银行运营以来,在这方面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据郑权介绍,作为享有国际信誉的银行,亚投行有一套公认的“高标准”制度体系,《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就是“高标准”的核心支柱之一。

        强化支持可持续发展坚定承诺

        本次修订是落实政策建立之初要求实施三年后进行审议修订的举措,于2019年底启动,其间于2020年举行了两轮公开磋商,广泛听取了包括成员政府、发展领域伙伴、公共和私营客户以及民间社会组织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的建议。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本次《环境与社会框架政策》修订的主要内容之一,进一步展现了亚投行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中提到的在气候融资方面的承诺。郑权认为,亚洲区域暴露在气候风险里,本身就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在需求。另外,要建设可持续的绿色基础设施,必须考虑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到2025年,亚投行的目标是实现气候融资在批准融资中的占比达到50%。到2030年,我们希望在开拓新资本来源的努力下,半数项目将由私营部门主导;届时,跨境互联互通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例可望达到25%至30%。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将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紧密合作。”

        1.28亿美元项目准备特别基金为“高标准”保驾护航

        对于此次修订是否会造成项目成本上升或者项目审批效率下降,她进一步称,“要做高标准,势必会有更多必要的审核和风险防护措施,这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项目准备阶段的成本,但从项目全周期来看,它有助于防范各类风险,反而有助于降低成本。”

        考虑到各成员发展程度不同,郑权透露,亚投行已经承诺,如果借款成员在环境与社会风险防范方面能力有限,亚投行会提供帮助。“亚投行成立之初就专门为低收入成员设立了一个项目准备特别基金,总计1.28亿美元,低收入国家可以申请使用这个基金聘请咨询专家、准备招标采购文件,以满足环境和社会政策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大型高风险项目中计算减排量、相关培训的成本。”

        这次修订是否会影响未来亚投行的项目选择和审批?郑权表示,亚投行的项目选择和审批有一系列完整、全面的条件和标准,本次修订不会影响项目选择和审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确保对环境、社会有正面影响,并会有风险预案,如果出现不良影响,一定要有补偿措施。”郑权说。

        据了解,本次修订除进一步加强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外,还包括明确环境和社会文件的提前披露时间;完善在资本市场业务领域使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的方法;重视性别平等,包括防止性别暴力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将石棉排除在亚投行融资范围之外等多项内容。(完)

      【编辑:陈海峰】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