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5月28日电(记者 奚金燕 胡亦心)在贸易摩擦、疫情冲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叠加下,为稳定和优化产业链,“链长制”在浙江应“变”而生,并在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落地,不仅在疫情中助力“六保”“六稳”,更在赋能双循环上发挥积极作用。
“链长制”作为一种新兴的制度探索,其首创者浙江省也在前行中不断探索改革路径。5月28日,“链长制”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有专家认为,推行“链长制”一方面需要因“变”制宜,另一方面要厘清“链长制”的行政边界,形成政府、市场、协会相互协同的工作运行机制,以实现内外“链”通、循环互动。
《“链长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在杭州首发。 浙江省开发区研究会供图
从因时而来到应“变”而生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如散落的珍珠,串珠成链,方能绽放璀璨光彩。产业链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坚介绍,2019年9月,作为外贸大省的浙江,面对可能出现的被打乱外贸格局、打断产业链等风险,浙江省商务厅率先启动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试点,通过建立“9个1”工作机制,实现建链、补链、强链、延链,以确保产业链安全、出口和外商投资稳定增长、优质企业成长、高质量发展有序进行和就业平衡。
2020年,疫情冲击下,“缺一个零部件停一条生产线”的情况接连出现,“链长制”继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考”之下,浙江“链长制”交出复工复产优秀“答卷”:仅用十多天实现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复工率从70.6%到99.6%的跨越。
在中国开发区协会会长师荣耀看来,在当前全球产业发展大环境和国内产业政策调整的大背景下,“链长制”的提出,是政府在掌握与顺应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精准化引导和调控的重要转变,也是国家强链、补链、稳链,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
从地方实践来看,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童笑柳表示,“链长制”正是浙江为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率先探索实行的一项具体举措。经历考验的“链长制”充分展现了其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将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优势,更好地发挥“链长制”作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主任委员丁祖年表示,下一步或将通过深入探访调研,推动“链长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用法治的路径将“链长制”的创新实践固化为标准制度,以提供优质法律制度供给,促进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链式思维助力地区发展裂变
从发展历程来看,浙江“链长制”的源头活水是基层开发区的创新性实践。
研讨会现场,来浙江多个开发区的相关负责人齐聚,共话“链长制”的未来发展。
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链长制“有效解决了开发区积累的动力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引领作用不强等发展矛盾,及产业链发展中产生的方向不明、规模不大、创新不强、招商不精等问题。
其认为,在实践过程中,一链之长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要做好产业“研究员”、项目“攻坚手”,还要当好企业“店小二”、创新“引导者”。得益于“链长制”,该区2020年新材料产业链工业总产值614亿元,同比增长14.1%,创新能力也明显提升。
据不完全统计,首创于浙江的“链长制”已被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复制推广,一条条各具特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被择优选出,一批批“链长”正式亮相……
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党委书记、总编辑柴燕菲认为,“链长制”经过疫情的考验,从浙江走向全国,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浙江对“链长制”的实践探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引领开发区进一步探索升级产业的经验总结,是破解开发区改革难题的重要举措,丰富了中国治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链长制’的支点在开发区,开发区一头挑着‘外循环’,一头挑着‘内循环’,而‘循环’是产业链的问题,因此开发区要用好‘链长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浙江省商务厅开发区处一级调研员梁志良认为,在跨区域协作中,“链长制”能提升产业结构弹性水平,调整转换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地区之间的要素配置,密切经济协作,加深产业分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
因“变”制宜赋能“双循环”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在开放中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现代化水平逐渐提升,“链长制”也面临着新课题。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