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也是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总体要求、布局方案、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纲要》要求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促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更加合理、完善、高效。
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影响
✎ 载运工具的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改变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运营速度结构
交通运输一直追求用快捷、经济的方式实现人或物的位置移动。快捷和经济是影响综合交通运输布局的最重要技术经济因素,决定了轨道、公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在整个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分别所占的比例。快捷的前提就是速度的提升,快捷性与载运工具的运行速度直接相关,会带动交通运输系统需求结构的变化。
在可预期的未来,道路交通系统和民航运输系统的运营速度不会有显著变化。目前预期最明确的运输速度变化来自轨道运输。轨道运输速度的提升,将进一步改变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运营速度结构。一方面,将进一步压缩高速铁路沿线的道路客运,并进一步分流中短途民航运输部分客运需求;另一方面,高速货运列车的出现,将进一步分流道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承担的零担运输。
需要关注的是,在出行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高速铁路、民航、高速公路构建的快速运输网络,在干线上已经获得了较高的出行速度,但在出行两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有时甚至超过了干线上花费的时间(比如北京到天津)。所以,相对通过不断提升干线运营速度而言,减少安检、候机(候车)、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损失,降低整个出行链的时间成本,对提升出行快捷性方面的竞争力,显得更有意义。
✎ 载运工具的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改变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能源结构
长期以来,以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占据交通系统能源绝对地位。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而由于电力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太阳能、水力资源、风力资源、原子能),电动化一直以来都是交通动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为迅速,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从能源安全和环保约束角度出发,传统燃油车向以使用电能驱动为主的新能源车过渡是大势所趋。
不仅是电动汽车发展迅速,电动船、电动飞机也都在研发中,同时燃料电池、替代燃料以及整车共性节能技术的研发也不断深入。可以预见,化石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占比会大幅下降,电力的使用占比会不断增加。
✎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将改变交通系统运营的业态与模式
科技创新,不仅改变交通载运工具,还改变交通的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使整个交通系统更加高效安全、节能环保。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技术成果能够促进交通系统时空资源优化利用,并推动既有交通时空资源利用最大化。
✔ 促进对既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以交通大数据为基础,通过对物流需求、出行规律的深度智能化分析,发现交通需求及其规律,从而为交通需求与供给的更合理匹配与调度提供依据,为交通运营、管理、决策、服务以及主动安全防范提供科学支撑,促进既有交通资源的充分利用。
✔ 加速运输方式内部的协同运行
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交通大数据及其智能化分析技术,对交通系统高效运营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促进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铁路等协同运行系统的发展。以城市道路交通运营为例,通过交通大数据平台分析城市各交叉口及路段车辆数据,全面掌握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根据交叉口和路段实时动态自适应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可有效减少交通堵塞或堵塞时间,提高城市交通出行通畅性。
✔ 推动各运输方式的运营协同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