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经济年报,农民工月均收入水平达到4072元,比上年增长2.8%。作为如今农民工主体的新生代农民工,面对收入逐渐增加、积蓄越来越多,他们也将注意力转向投资理财领域,尝试起学习理财知识、购买金融产品、投资家乡产业。
今年春节,刚满27岁的徐港没有回重庆奉节县老家过年,他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是一本名为《从零开始学理财》的书。“也算是生日礼物吧,希望这一年能学着投资理财,除了打工以外,再多赚点钱。”徐港说。
记者走访发现,像徐港这个年龄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经济观念已经和上一代农民工截然不同。“父辈们进城打工挣了钱,要么是存银行,要么是寄回家。我们则是希望通过投资理财等方式,让自己挣的钱变得越来越多。”徐港说。
意愿背后的苦恼
在重庆城区做外卖员的徐港,所送餐的区域有几家银行。“进出这些场所,时常就会看到写着理财、投资等字眼的宣传单。”他告诉记者,这让自己萌发了想尝试一下的意愿。
不过,虽然有这方面的意愿,但徐港迟迟没有付诸行动。“看不懂、听不懂,不敢贸然去试。”他的话也道出了许多有投资理财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心里的苦恼。
从事金融理财分析工作的任峰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尽管他们渴望多了解投资理财的知识,但想要快速掌握并不实际。“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也导致他们无法参与相关的培训或者讲座。”任峰说。
徐港也承认上述说法,好多次他看到某银行将举办理财培训讲堂的通知,但想到要放弃半天的送餐工作去听课,最终还是没有去报名。“现在,我更多是在手机上找相关视频来看,但缺少专家的指点,面对那些陌生的术语完全是一头雾水。”
在重庆一建筑工程集团打工的赵诚实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每月的收入可以达到六七千元,项目上包吃包住,也不需要寄钱回家,又不愿意把钱存银行,想购买一点理财产品,但不知道该怎么买、买哪一款好。“很希望公司能够请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来给我们讲一讲,普及一下相关知识。”赵诚实透露,身边像自己这样情况的农民工不在少数,有意愿把手里的积蓄拿去投资理财,可因为不懂又担心亏钱。
从学着记账入手
“由于农民工缺乏专业的金融理论知识,所以他们尽管有投资理财的意愿,但真正去尝试的人还不算多。”任峰谈道,在他们平时工作的接触中,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的农民工人数占比不大。
“但有意愿就是好现象,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观念发生了转变,对于金融市场而言,也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任峰表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首先要让他们有理财意识,不妨从学着记账入手,这也是不错的理财方式。
25岁的张雪雁老家在重庆忠县农村,已经在城里做了2年多的保洁员。从打工开始,她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一目了然,真的能省下一大笔钱。”她拿出厚厚的记账本向记者展示,自己用省下来的钱购买了3只基金,如今每个月除了打工的收入,还能靠基金赚一两千元。“这些额外的增收就是靠记账获得的收益。”她开心地说。
有业内人士提到,理财也叫理财规划,记账就是通过调整消费的顺序和各项支出的比例来形成良好的经济规划,从而达到资产的安全、保值、增值,这对于缺少金融市场经验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可以拿来即用的理财手段。
徐港告诉记者,平时可供自己支配的收入不算少,但每到月底就会发现钱剩得不多,“很多时候都不清楚钱花在哪里了。”在他购买的理财书中,有一个章节也提到了记账的重要性,“春节期间我就开始尝试记账,让这种方式成为我迈向理财的第一步。”
“记账可以提醒自己量入为出,新生代农民工想学习理财,量入为出便是理财的第一要务,毕竟他们这代人打工挣钱自己花,而会花钱也是理财中的一门学问。”任峰建议。
投资不妨“回头看”
23岁的彭洪昌来自巫山县,在重庆主城做出租车司机,身为90后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已经是家乡小有名气的“投资人”。
“我投资了一个果园,今年春节分红了1.3万元。”彭洪昌讲起自己的投资经历来有些兴奋。前年回老家,听说叔辈承包了村里的果园,他便拿出积蓄入了股。彭洪昌告诉记者,本就一直计划着用闲钱做点投资,恰逢老家有项目自然就没有犹豫。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