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调查|吃饭要注册会员:扫码点餐背后的信息过度搜集争议
“进店扫码点餐。”
在就餐高峰期,苏萍这样招呼进店的顾客。她经营着一家泰式餐厅,半年前装了扫码点餐系统,顾客在点餐的同时也要关注店内微信公众号,仅半年公号就积累了一大波粉丝。
苏萍觉得实现了“双赢”,餐厅节省了人力,积累了粉丝,顾客可以快速点餐下单。
但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也正引发关于过度搜集信息、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讨论。
2021年3月初,澎湃新闻()随机走访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中的100家餐厅,发现72家餐厅上线了扫码点餐功能,扫码后,其中35家餐厅要求关注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约占一半。此外,20家餐厅扫码后要求用手机号登录后才能点餐。还有餐厅的点餐系统要求顾客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大部分餐厅的扫码点餐系统搜集顾客信息时,未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
开发扫码点餐软件的技术公司称,通过搜集顾客信息,可以为顾客“画像”,帮助餐厅精准营销。有公司甚至称,他们开发的软件,餐厅可以自主设定顾客必须填入的信息。但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是必要的,界限在哪里,业内没有明确的规则。
多名专家及律师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认为,“扫码点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收集信息、用户信息保护及用户选择权等问题,需要信息安全立法及提升商家与顾客的信息安全意识来解决。
强制关注或注册的占一半,搜集顾客信息少有展示“隐私条款”
顾客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自助点餐系统,以单人或多人协同的方式自助点餐,系统直接连接商家的收银端,实现实时下单。目前,扫码点餐等智能点餐系统已在各类大小餐厅广泛应用,顾客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在“系统”中留下了自己的消费数据,及个人信息。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随机选择一座城市5个不同商圈的商贸中心,走访了100家餐厅(含咖啡店、茶饮店、甜品店等)。其中,72家餐厅提供扫码点餐服务,同时也可以人工点餐;另外28家不能扫码点餐的餐厅多为自助取餐形式,如麻辣烫、自助回转寿司、海鲜自助。
在这72家餐厅中,扫描37家餐厅的二维码,会直接进入点餐页面;扫描35家餐厅的二维码,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再根据公众号弹出的网页或小程序进入点餐页面。这些需关注的公众号均为“服务号”,大部分需“手动关注”,少部分会自动关注。而不需要关注公众号的37家餐厅,其点餐页面也会提示需顾客授权提供昵称、性别、头像、地区、地理位置等信息。
此外,在其中20家餐厅扫码点餐,点餐前或提交订单时需授权用微信绑定的手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录,否则无法点餐。还有少部分商家虽然提示需要登录,但不予授权仍可点餐。
另有12家餐厅的点餐系统要求顾客输入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或在扫描点餐二维码后即自动成为会员。
例如,扫描火锅品牌“捞王”一家店的点餐二维码,需要在点餐页面输入手机号、姓名等信息注册成为会员,否则无法点餐;扫描“太平洋咖啡”的点餐二维码,需要以微信手绑定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录,登录后自动成为“华润通”畅享会员,并以短信形式通知顾客。
在收集顾客信息时,上述大部分可扫码点餐的餐厅并未向顾客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以说明收集信息的目的、储存路径、保护方式。只有少部分商家会说明收集信息是为了“提供更优的服务”,并提供条款或协议。
例如,扫描茶饮品牌“喜茶”一家店的自助下单二维码,用支付宝扫码,需要顾客授权使用手机号、昵称、头像、性别、地区等信息;用微信扫码,则被要求用微信手机号一键绑定或者其他手机号绑定,否则无法下单。
餐厅方面提供的《喜茶用户隐私条款》称,用户授权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时,喜茶会从第三方获取用户共享的头像、昵称、地区、性别等信息,与喜茶的账号绑定用于快捷登录,收集信息是为了完善网络身份识别。手机号则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是为了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网络实名制要求。若顾客不提供这类信息,可能无法正常使用喜茶的服务。其中称,将确保未收集无关的个人信息,并会用符合业界标准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顾客个人信息。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