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希望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向成渝有序转移
中新网重庆2月28日电 (记者 刘相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交通体系日益完善,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具备了承接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全国两会临近,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国家支持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序转移。
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将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继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中国西部正式启动建设新增长极。短短一年间,川渝两地以成渝为龙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热情,在制度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济民生合作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
大足是成渝相向发展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地、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2019年底,于会文从四川调任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书记。在四川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意识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于会文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所属区(市),2020年GDP近6.6万亿元,占全国的6.5%。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其中部分工业门类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比如汽车年产量近300万辆,占全国比重近12%,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基本形成东南西北“四向”连通、铁公水空“四式”联运、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融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各种生产要素的综合成本仅是东部地区的50%至60%。水资源充足,天然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生态环境本底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长江中下游城市强,具备了承接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于会文调研发现,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不少问题:例如体制机制未健全,致使空间、经济与行政壁垒带来的条块分割,以及上中下游发展水平的显著差距,使得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旧明显;长江上游地区通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以及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极大地支持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但当中下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外溢时,没有形成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外溢产业向成渝等上游地区转移,以弥补上游地区作出的贡献;此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有限的转移项目,比拼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产业转移,在生产要素、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等方面出现恶性竞争,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为此,于会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发改委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序转移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推进产业转移。二是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出台支持长江经济带中下游产业转移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项支持政策。三是建议国家发改委出台《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指导意见》,明晰各地区转出、承接产业目录,引导有序转移。(完)
【编辑:陈海峰】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