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边的“渣山”是固废还是璞玉
——磷石膏堆存污染及综合利用调查
本报记者 李 景 中国建材报记者 刘芳芳
伴随着我国磷肥产量的猛增,副产品磷石膏堆存不断扩大。长期堆存管理若不到位,这些“渣山”就会成为污染源。一边是牵动着粮食安全问题的磷肥生产与持续大量产出的磷石膏,另一边是不规范堆存带来的污染和日益减少的堆存土地,这种矛盾如何破局?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破解难题还是要在“用”字上下功夫。
近年来,长江流域正在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整治行动,整治重点就是长江边上的磷石膏库(堆场)。在湖北荆门,记者看到经过“防渗、截洪、截污、防扬散、地下水监测”等方面整治,曾经的灰色“渣山”重新披上了绿衣;在四川什邡的宏达洛水磷石膏堆场,经过加固防渗、绿化等措施后,过去数公里长、十几米高的黑灰色“小山”,如今也变成记者眼前郁郁葱葱的山景。
何为磷石膏库?长江流域磷石膏库的整治为何会成为多个省市的工作重点?长期堆存管理不到位的磷石膏库对生态环境有何危害?这些磷石膏“大山”能全部搬走吗?
环境污染问题不少
“磷石膏库是指筑坝或利用各种地形贮存磷石膏的场所,而磷石膏是制备磷肥时产生的工业副产品。”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叶学东告诉记者。
具体来说,磷石膏是硫酸分解磷矿萃取磷酸过程中的副产物,磷酸是用以制备磷肥的主要原料。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结束了长期进口磷肥的历史,农作物增产有了保障。但随着磷肥产量的猛增,产生了大量的磷石膏。而那时大宗利用磷石膏的路径尚未形成,只能堆存或填埋。
“制取1吨磷酸约产生5吨磷石膏。目前我国磷石膏堆存量超过6亿吨,年产生量7500万吨。”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邹结富表示。由于我国磷肥企业大多聚集在长江流域地区,才形成了长江“三磷”(磷矿、磷化工、磷石膏库)污染问题之一的磷石膏库堆存问题。生态环境部发布数据显示,长江流域7省市磷石膏库共有97座,其中53.61%的磷石膏库由于管理不到位、堆存不规范导致环境问题。
“虽然磷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磷石膏中含有大量的磷和氟杂质,如果磷石膏堆填不规范会造成严重污染。”中国建材联合会石膏建材分会秘书长杨再银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8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在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中,总磷指标超标的断面占全部超标断面的56%,总磷已成为长江的首要污染物。值得关注的是,磷石膏堆填问题不只发生在长江流域,在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省份同样存在。如云南省对区域内8个磷石膏库整治制定了时间表,要求今年底前磷石膏库渗滤液得到有效收集处理,全部不外排。
磷石膏污染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杨再银指着手中的一袋磷石膏样品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磷石膏中主要杂质元素是磷和氟,尤其在封闭或半封闭的湖泊、河湾地区,磷元素含量的飙升会让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藻类植物快速生长、水体含氧量急剧下降,鱼类贝类等水族动物因缺氧死亡。”如果堆存管理不当,磷石膏中的可溶性氟会流入水体与土壤,人通过食物与饮水摄入过多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合理规范的堆存并不会导致过多的污染,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堆存规范。”叶学东告诉记者,磷石膏堆场的工程建设管理十分严格,相关的工程建设与设计要符合十几个标准与规程。但在行业企业看来即便是规范堆存也只是“权宜之计”。
“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家磷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磷石膏库按照设计标准与规程使用年限大多在10年左右。按时间推算,长江流域近1年内就会有磷石膏库达到使用年限,必须做“封库”处理,同时部分地区“以渣定产”与不断收紧的土地政策都在减少磷石膏的堆存空间。
一边是牵动着粮食安全问题的磷肥生产与持续大量产出的磷石膏,另一边是不规范堆存带来的污染和日益减少的堆存土地,这种矛盾如何破局?除了规范堆存之外,磷石膏还有更好的出路吗?很多业内人士的答案是“有”。磷石膏在一般人看来是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却是“璞玉”。
综合利用初见成效
“在行业分类上,磷石膏属于工业副产石膏。目前石膏建材所采用的原材料80%来自工业副产石膏。”杨再银告诉记者,磷石膏通过净化洗选,能够成为加工石膏胶凝材料的优质原料,具有保温隔音、施工效率高、环保健康等特点,能够广泛用于建材、化工、模具等众多领域。在建筑施工与装饰市场中,以磷石膏为原材料生产的纸面石膏板、石膏砂浆、砌块、条板和石膏模盒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建材产品。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