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跨过数据关、安全关,智能汽车才有未来

      时间:2021-08-19 05:09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跨过数据关、安全关,智能汽车才有未来

        据8月16日《新京报》报道,日前,一企业家驾驶蔚来汽车出车祸身亡一事,将该品牌汽车及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功能推向风口浪尖。目前,逝者友人表示,家属希望涉事车企尽快提供车辆在碰撞前后的行车数据,如刹车角度、紧急制动等问题;同时提供行车记录仪的数据,确认现场情况,如事发时受到碰撞的公路养护车有没有规范作业。

        上述事件的发生,到底是因产品缺陷导致,还是驾驶者操作不当导致,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可以明确的是,行车数据是相关调查与维权的焦点,也是廓清是非的重要依据之一。未来,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普及过程中,这个问题也必须得到正视和解决。

        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信息处理技术取代人工驾驶的判断与操控,通过对不同场景信息的收集处理,系统作出操控车辆的指令,这也使得自动驾驶的全过程可记录、可还原。智能汽车发生事故,事发时的情况理论上是可以通过数据解析还原的。如自动驾驶过程中发生追尾事故,当时的刹车状态如何,系统有无正确响应等。  

        与车辆剐蹭等显性痕迹不同,数据在不少人的认知中是可干预、可篡改的,且非专业人士未必看得懂,某种角度上,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拥有了主动权,这让人们对智能汽车的行车数据格外重视。报道显示,在上述事件中,车企在警方、逝者家属均不知情的情况下,曾派人进入停放事故车辆的停车场,对事故车辆进行了操作,家属认为车企此举“既不合规,也不合情理,不排除趁机篡改数据的可能”。

        类似的担忧并不是个例。今年4月,某知名电动汽车品牌因“刹车不灵”而遭遇一名司机维权,调查处理的核心问题也是与数据有关,企业单方面提供的数据,在当事司机看来缺乏公信力。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在于数据壁垒。车辆的行车数据记录,与飞机、舰艇之类的“黑匣子”功能类似,可以随车记录存储,也可以同步上传后台。那么,为何消费者购买了车辆,却不能掌握自己的行车数据?企业或许会说这是商业秘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事关案件的处理、事关人命,恐怕不能由企业自说自话。

        从智能汽车长远发展和普及的角度看,数据关是必须要跨越的。哪怕智能技术再成熟,发生故障、事故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何况,技术越智能,驾乘者自身的掌控感就越弱,而事后维权或许也更难。

        一方面,监管层面要围绕智能汽车的数据加强管理,织密法规栅栏,另一方面,相关企业应还知情权于消费者,比如,建立数据第三方备份存证、车辆随车记录备份等机制。

        智能汽车,本该是美好生活、舒适出行的好帮手,但其发展的前提一定是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不能“丢了西瓜捡起芝麻”。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