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量增价减”惠实体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多大

      时间:2021-08-08 10:21     来源:互联网     阅读: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有多大

        □ 本报记者 陈果静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上半年,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如何?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如何?这些都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对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量增价减”惠实体  

        上半年,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究竟如何?

        首先,要看“量”。上半年,金融体系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总量适度增长。

        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看,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6677亿元。广义货币(M2)余额231.78万亿元,同比增长8.6%。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其次,再看“价”。上半年,企业贷款合同平均利率为4.4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和企业融资便利性提升,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

        今年以来,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进一步健全,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持续完善,优化存款利率监管,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去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强化存款市场管理,整治和规范部分存款创新产品,主要措施包括规范结构性存款并压降规模、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限制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等。一系列措施均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进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7月15日,全面降准落地,释放出1万亿元长期资金,将为金融机构每年减少资金成本约130亿元,经过传导可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宣布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改为“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基点”。对此,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推进存款利率定价自律上限调整,能够使不同档次的存款利率有一定幅度下降,从而为贷款利率降低创造一定空间,这对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都有好处。

        上半年,金融系统减费让利继续发力。在去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基础上,金融系统近期再度送上减费让利“礼包”——银行账户服务、人民币结算、电子银行、银行卡刷卡、支付账户服务等12项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将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

        发力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金融支持力度大了,总量多了,增量资金流向了哪里?

        从央行发布的数据看,制造业和小微企业仍然是金融支持的重头,资金“活水”正被引流至国民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先来看制造业。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速超40%。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更是高达46.3%。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加大对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的信贷支持,一方面可以直接推动制造业本身提质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高端消费品的有效供给,带动消费升级。业内专家预计,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制造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的意愿将在下半年继续提升,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将更多,预计下半年制造业信贷增速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再来看小微企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8.7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3830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29.2%。

        “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邹澜说。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发贷款合同利率5.18%,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低0.3个和1.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正持续让利给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下半年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较快,恢复态势不断稳固。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的部分市场主体还没有彻底恢复,特别是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少数企业和个人生产经营仍然较为困难。接下来,仍需对这些领域加大支持力度。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