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的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上)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浙江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进行了全面部署。
面对重大使命,浙江如何加快突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深入到浙江多地,与当地干群一起谈打算、话发展、找答案。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共同富裕看浙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实现共同富裕,“城乡居民收入”是绕不过去的关键指标之一。
多年来,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遥遥领先,其中,城市居民收入连续20年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居民收入连续36年位居全国第一。2020年,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
不仅如此,浙江还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56。
浙江率先探索的城乡统筹实践,正转化为当地百姓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成绩有目共睹,浙江却从未止步,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使命面前,浙江全省干群正以更新视角、更高站位谋划更大突破,努力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淳安有个“大下姜”
说起城乡变化,淳安县下姜村69岁的老党员姜银祥最有发言权。
下姜村曾是浙江最偏僻的贫困村之一。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来下姜村时,就是从淳安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搓板路”,又换乘半个多小时轮渡,最后踩着村民们用废门板临时搭出的“桥”才进了村。
也就在那一年,浙江省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从村道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源头上入手,推动村庄整治。短短10多年间,下姜村完成了从“脏乱差”向“绿富美”的嬗变。
“一村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如今,以下姜村为龙头,周边22个行政村组成了“大下姜”乡村联合体,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携手前行。目前,淳安下姜景区已是国家级4A级景区,枫树岭村、薛家源村、桃源凌家村等7个村已成功挂牌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
“打破部门间行政壁垒,凡是涉及‘大下姜’的事,大家都是商量着办,最大程度地整合资源。”“大下姜”联合体党委书记、淳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永鸿说。
当了28年村支书的姜银祥,如今已成为下姜村的“金牌导游”,他和年轻的继任者姜丽娟用两代人的视角,为游客们讲述着下姜村的过去,也续写着下姜村的未来。
既因势利导又优势互补,越来越多的“下姜村”正大步走上致富之路。实践证明,只要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补齐低收入群体短板。
打开融合发展“致富密码”
位于湖州的织里古镇,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叙事起点”之一。童装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织里每年有14.5亿件童装从这里发往世界各地。
“过去织里童装产业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则牢牢抓住设计和销售,在充分带动本地就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编外车间’,在安徽、江西、青海等地帮扶带活2万余家企业。”湖州市吴兴区委常委、织里镇党委书记杨治说。
7月12日,一场特殊的跨区域“飞地抱团”分红仪式在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举行。针对近年来村级集体经济遭遇“成长的烦恼”,尤其是经济薄弱村“实力有限无法投、没有地方无处投、看到项目不敢投”,当地政府整合了全县强村扶持土地指标,将原先分散的土地指标化零为整,通过“飞地”集约布局,让薄弱村、腾退村都有机会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是嘉善首个跨区域多村联建项目。“去年1月,我们村就首次以现金方式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220万元股份的红利,发到3360名村民手中。”大云镇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村集体有了实力,推进共同富裕就更有底气。
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正成为破解城乡差距的“富民密码”和重塑城乡格局的“关键一招”。目前,浙江已启动新一轮以土地为重点的乡村集成改革,为更高层次的城乡统筹发展注入新动能。
推动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掉队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