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成为常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坚守汇率风险中性理念
本报记者 姚 进 陈果静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愈加明显。从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来看,年初至今总体呈现出由升到贬、再由贬到升、随后再度贬值的趋势。在汇率双向波动的环境下,如何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对企业尤其是国际业务较为活跃企业的财务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企业外汇风险管理意识如何?存在哪些误区或薄弱环节?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如何看待未来汇率走势?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人士和专家。
汇率避险意识发生积极变化
“我们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全球化经营了,目前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的收付款货币达26种。我们始终坚持‘汇率风险中性’的理念,把汇率风险纳入日常经营管理,尽可能地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的不确定性影响。”TCL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从国家外汇管理局了解到,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数据显示,随着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加大“汇率风险中性”宣传和引导力度,我国企业在汇率避险意识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2020年套保比率为17.1%,较2019年上升2.7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部分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顺周期”和“裸奔”行为。有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甚至有企业不进行任何汇率避险;企业顺周期的财务运作通过资产负债的货币错配积累风险敞口,赚取汇率升贬值的收益,也必然承担汇率升贬值的风险。
对此,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建议,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一是要理解汇率不可预测,了解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二是要立足主业,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三是建立健全自身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多措并举合理管理汇率风险;四是要以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为导向,不以套期保值的盈亏论英雄。
“人民币波动的趋势性要明显强于美元指数波动的趋势性。换言之,外汇市场更容易形成人民币汇率的趋势性交易策略,从而出现趋势性做多或者趋势性做空的赌博式交易,可能会产生人民币汇率更长时间偏离均衡汇率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认为,人民银行推动市场交易主体落实“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目的是要减少单纯的汇率趋势性交易行为,强调汇率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宗旨。
多措并举合力应对汇率风险
降低企业汇率风险,需要企业、银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其中,银行对客外汇衍生品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外汇市场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水平。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银行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做好企业汇率避险的服务工作:
首先,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这是开展汇率避险行为的前提。要引导企业认识到,不主动做好风险管理,汇率波动将影响生产经营的稳定性,甚至造成利润损失;试图通过猜测汇率走向来赚取额外收益,可能会对经营和财务带来较大的隐患。
其次,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汇率避险制度。一些企业由于制度不健全,存在“想用但不会用、不敢用、用不好”汇率避险工具的现象。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制度,并让企业通过实践认识到汇率避险的重要性,远超过做好一两笔套保业务。
再次,加强银行基层外汇业务能力建设。外汇套期保值专业性较强、人员培养周期较长,不少银行存在总行自营和做市能力强但分支行对客展业能力弱的现象,基层难以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的汇率避险方案。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银行基层服务能力至为关键。因此,银行需着手在分支行培养专业团队,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汇率避险服务。
“中国外汇市场持续发展,可以有效满足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需求。”上述负责人称,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外汇局积极推动国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不断丰富交易工具,扩大参与主体,优化基础设施,增强交易便利性。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