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387家上市公司斥资656亿元实施回购
本报记者 吴晓璐
今年上半年,A股新增股份回购计划和回购实施金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其中,新增回购计划250单,同比增长117.74%;实施回购共耗资656.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1.63%。
市场人士认为,近年来,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完成度逐年提升。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回购热度提升,主要是由于政策支持和鼓励、公司看好未来业绩增长以及提振股价等三方面原因。但上市公司回购并非股价上涨信号,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年内243家上市公司发布250单回购计划(以董事会预案公告日统计),同比增长117.74%。其中,沪深交易所主板187单,创业板54单,科创板9单。
“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计划数量增多,一是公司看好自身业绩增长,通过回购的方式更多地分享公司成长红利;另一个原因则是现在退市规则中有面值退市和市值退市的规定,通过回购可以对冲此方面的风险。”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粤开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体现出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前景和经营情况的乐观。年初至今市场表现分化,部分企业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表明管理层希望企稳股价,增添投资信心,减少股价大幅下降的空间。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将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由“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调整为“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引发市场热议。一位券商资深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主要是用于股权激励或注销。注销回购股份有利于提升每股收益,但对公司资金要求更高一些。回购用于股权激励则能够更好地把员工的短期利益和公司长期发展结合起来,是目前回购股份的主流方向。
从回购目的来看,上述250单计划中,204单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占比81.6%。其中,部分公司表示,若回购股份未能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则未使用的部分将依法予以注销,相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此外,有14单回购直接用于注销,32单回购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或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等。
“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表明管理层希望给予投资者更大信心且对企业未来发展表示乐观。这表达了企业对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的重视和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司未来向好发展打下基础。”李兴表示。
从回购实施角度来看,少量蓝筹公司回购金额较高,带动今年整体回购金额的大幅提升。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387家上市公司斥资656.19亿元实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长171.63%,去年同期回购实施金额为241.57亿元。
记者梳理发现,有121家上市公司回购实施金额超1亿元,其中8家超10亿元。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宝钢集团、中国联通和歌尔股份的年内累计回购金额均超20亿元,分别为99.93亿元、94.45亿元、23.20亿元、20.05亿元和20亿元。
从行业来看,家用电器、计算机、电子和公用事业行业回购金额较高,分别为218.91亿元、53.78亿元、41.19亿元和34.82亿元。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随着股价回升,部分上市公司股价已经超过回购价格上限,公司发布公告上调回购价格上限,继续实施回购。如今年3月份,海大集团将回购价格区间由“不超过70元/股”调整为“不超过90元/股”。
对此,上述券商资深分析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股价大涨而重新修改回购价格上限、继续实施回购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管理层对公司业绩的看好,会持续增强投资者信心。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由于股价超过回购价格上限而未能完成回购计划,这是受市场因素影响,进而对公司回购金额产生影响。但股价表现还要看公司自身业绩和经营管理的情况。”该分析人士表示。(证券日报)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