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纺织工业强国根基
本报记者 刘 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纺织工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书写了一幅恢弘的发展画卷。新时代新征程,纺织行业将努力夯实强国根基,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作出新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纺织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汇聚澎湃力量,书写了一幅恢弘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十四五”时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机遇期,也是行业在基本实现纺织强国目标的基础上,围绕“科技、时尚、绿色”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重要窗口期。
不断满足人民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纺织工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上世纪50年代建成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北京“五大纺织新基地”以及经纬纺织机械厂、郑州纺机厂,到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辽阳石化等4个合成纤维工厂,我国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相对独立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这些举国体制下的重大工程奠定了我国现代纺织工业体系的基础。进入上世纪90年代,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快速崛起,涌现出雅戈尔、杉杉等一大批优秀企业,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开始快速发展。
纺织行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3年,以取消布票为标志,中国纺织工业率先告别“短缺经济”,成为民生问题中解决得最早、最好的一项。200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达1360万吨,占全球比重25%;人均纤维消费量从1978年的2.9公斤上升到8.2公斤,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万美元时,我国纤维消费已先于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纺织行业依靠完善的产业配套、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强大的产业转换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纺织行业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层次产品和服务需求。形成了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流行趋势协同研究和发布机制,时尚设计原创能力提升明显,产品开发向着功能性、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应用领域也向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不断延伸。中国品牌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增强,国内主要大型商业实体的服装家纺品牌中85%左右为自主品牌,原创潮流品牌消费规模占品牌消费的比重已超过15%。
纺织行业作为重要的就业载体,稳就业成效显著。全行业就业人口一度超过2000万。行业发展直接惠及“三农”,为农村转移劳动者提供适宜进入、前景广阔的就业岗位。
此外,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方向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高度统一,在解决地区、城乡区域差距中作出了建设性贡献。目前,全国36个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中有34个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行业的产业转移工作有效助力了精准扶贫,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纺织行业16名个人、4个集体获得殊荣。
纺织行业紧扣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巩固制造优势,提升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行业发展的质量、动力、效率实现了根本性变革,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坚持创新驱动战略
今年上半年,我国纺织行业稳健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营业收入14687.5亿元,同比增长22.6%;利润总额667.6亿元,同比增长71.8%。行业价值创造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
纺织行业表现出的强大韧性与活力,得益于长期坚持创新驱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产业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珊表示,多年来,纺织行业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产业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基础研究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纺织行业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国产纺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十三五”期间,产业共有1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纺织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