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

      时间:2021-04-05 04: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

        近三百年的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社会创造了极度丰富的物质文明、亘古未有的科技成果、传世不朽的艺术成就。然而,人类社会也为之付出了空前沉重的代价,从全球气候变暖到水、土壤等生态环境遭到系统性破坏,从贫富分化、教育差距到地缘政治摩擦等社会危机频繁涌现,从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到技术负面效应不断凸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十字路口回望,不难洞悉,这些危机的深层次根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那么,更先进、更可持续、更具推广价值的发展模式是什么?世界各国都在漫长的夜色中摸索。中国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观,为世界提供了从工业文明向未来文明发展转型的中国发展经验。

        “以人民为中心”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展出发点是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是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所决定的。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既是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所以,发展的对象不是少数先富者,而是全体人民。这也意味着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GDP数量增加和速度增长。二是发展动力只能来源于人民。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发展动力只能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发展意味着破旧立新,而创新意识只能根植于人民生活实践。发展充满着风险和挑战,只能依靠人民最持久、最伟大的创造力来解决。三是发展归属是人民共享成果。人民共享是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的统一,是分配正义和制度正义的统一。

        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发展的突出之处在于,其不仅包括经济创新,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一系列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市场创新和机制创新。

        创新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六项举措: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平台创新方面,建设一批服务国家战略、跨学科协作的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方面,立足于产业基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市场创新方面,以大国规模效应降低科技创新成本;品牌创新方面,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级品牌。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创新成果转化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既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由发展,又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创新力。三是形成产业创新优势。产业创新是强国之本。形成产业新优势,不仅要加快新技术创新和应用,而且要推动产业整体向中高端升级。创新领域方面,加快培育空天海洋、生命科学、信息网络等战略性产业,加快突破高端装备、新一代互联网等重点方向。产业升级方面,通过环保节能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四是降低创新成本。创新成本是创新活力的关键。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动减税降费,鼓励更多企业从事创新活动。五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制度创新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完善机制创新包括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公平竞争环境。六是实施人才创新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打造人力资源强国。完善社会人才使用机制,统筹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交流,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力度。

        协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协调发展是通过识别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问题,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的发展理念。

        协调发展的实践内容包括三个举措: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开放沿海城市,引进外部投资和外国技术。上世纪末以来,相继实施东部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再次启动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二是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局面。加快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农村教育、就业、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趋同。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机制建设,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绿色发展是一种全新发展理念,不仅需要人类顺应自然,还需要人类反哺自然,实现从生态赤字走向生态盈余。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