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评】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给吸引来的要素资源以更多收益和回报,使我国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成为能够集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当今时代,国际竞争最根本的是效率竞争,生产效率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对国际竞争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将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继续改变传统生产要素和新生产要素的关系。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的地位相对下降,而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地位提升。推进技术和数据市场化改革,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不仅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的一个重点,更对推动国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占领科技制高点、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有着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国内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将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力供需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而随着我国越来越接近国际技术前沿,可模仿学习的空间缩小,加之个别国家的技术打压和市场封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难度还会继续增加。
不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对国际生产要素特别是高端要素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拥有形成“引力场”的底气。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GDP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我们存在打造“引力场”的条件。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制造业在世界上的份额位居第一,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我们具备提供“引力场”的能力。我国科技创新日趋活跃,研发投入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快发展。
在国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要提升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给吸引来的要素资源以更多收益和回报,使我国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成为能够集聚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此外,还要让“引力场”源源不断释放“引力波”,这就需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引导和激励投资活动。同时,要继续做大做强国内市场,重视提升生产效率,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以建立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打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编辑:田博群】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