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题:2021年,货币政策、反垄断、汇率如何看?——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过去一年,我国经济逆势增长,经济总量首次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离不开货币政策和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2021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如何发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还能继续下降吗?反垄断、汇率等热点问题如何看?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货币政策可能微调但不会急转弯
随着经济加快恢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殊的、阶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后将逐步退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2021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黄益平表示,与多数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相比,2020年,我国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没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也没有“大水漫灌”,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与此同时,通过降准、出台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方式,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随着经济的恢复,货币政策有所微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黄益平说,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去年,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反弹。如果今年经济仍然能保持稳定增长,那么过去采取的一系列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和稳增长措施,可能要慢慢退出。
“目前的政策不会急转弯。”黄益平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到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是很重要的政策导向。
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将稳中有降
2020年末,全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2015年有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今年,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日子怕是仍然不好过,降成本的客观需求仍然存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还能继续下降吗?
“今年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应该能够实现稳中有降。”黄益平说,近几年来,企业融资成本总体呈下行趋势。今年我国仍将保证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引导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黄益平表示,可以通过三种方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是让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二是财政贴息,这在去年设立的防疫专项再贷款中已有所应用;三是提升信用风险评估水平,例如应用线上大数据风控、线下软信息等手段。
反垄断重在规范平台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
近期,反垄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科技金融发展前景。应如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黄益平说,数字技术平台具有“长尾效应”,通过吸引大量用户,使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用户越多,平台积累的数据越多,提供的服务也就更加完善,因此数字技术平台容易出现集中的倾向,形成垄断。
集中能够为头部平台带来经济效益。“如果企业把这些好处转让给消费者,那将皆大欢喜;如果把所有获益都留在平台,那么问题将越来越大,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杀熟’、限制竞争等问题。”黄益平说,反垄断重在规范平台的行为,让其开放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黄益平认为,如果头部平台想要防止其他平台进入市场,那么这种行为应该受到限制。
“目前至关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政策。”黄益平表示,需要明确数据在确权、标准化、开放、交易、定价等方面的规范。
人民币汇率走势受国内外因素影响
汇率走向各界关注。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如何?当前形势下,怎样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黄益平表示,去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下半年有所升值,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我国较快控制住了疫情传播,经济实现反弹;另一方面,世界多国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也推动了人民币的升值。
“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人民币汇率变得越来越灵活,双向波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黄益平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较好,因此人民币汇率大概率会呈现升值趋势。但如果欧美经济强劲复苏或者货币政策回调,也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
0
参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