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1. “小鸽子”大产业:“世界客都”深山肉鸽飞上大湾区餐桌

      时间:2020-12-03 09:57     来源:互联网     阅读:

        (中国减贫故事)“小鸽子”大产业:“世界客都”深山肉鸽飞上大湾区餐桌

        中新社梅州12月2日电 题:“小鸽子”大产业:“世界客都”深山肉鸽飞上大湾区餐桌

        作者 蔡敏婕

        荒山上盖大棚、搭鸽舍、养肉鸽,再通过数字平台监测和品质筛选,深山里的肉鸽“飞”上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餐桌。

        “在港澳市场,250克和350克包装的红烧乳鸽比较受欢迎。”广东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伟波近日对记者介绍道,该公司的现代化养鸽基地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之一。

      图为11月23日,工作人员正忙于给肉鸽喂食和记录鸽子养殖情况。/p中新社发 蔡敏婕 摄

      图为11月23日,工作人员正忙于给肉鸽喂食和记录鸽子养殖情况。中新社发 蔡敏婕 摄

        记者近日走访梅州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只见山头上搭建起占地6000平方米的肉鸽养殖基地,工作人员正忙于给肉鸽喂食和记录鸽子养殖情况,鸽棚上面还搭建了蓝色光伏板用作发电,不远处建有一个小房子作为肉鸽销售的直播平台。

        “世界客都”广东梅州四面环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多田少、交通不便、渠道不畅和信息不通等现实制约着当地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传统上,兴宁市的村民都有饲养鸽子的习惯,大多以家庭农场方式经营。“以前农户养殖鸽子都是散养型的,就在自己家屋顶养百来只维持基本生活,规模小、水平低。”陈伟波介绍说,当时很多村落都比较贫困,自己小时候吃过很多苦。

        10年前,出于对家人和家乡的情感,陈伟波舍弃在城市外企的就业前景,决定回乡创业。“叔叔从小把我抚养长大,之前他养了一些鸽子,但是陷入困境,想回来帮他。”陈伟波称,创业前在市场进行调研,发现当时广州有200多家专门吃鸽子的餐厅,肉鸽产业市场大。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陈伟波来说,跨行养鸽子并不轻松。创业前3年,陈伟波每天都待在鸽棚,学习养鸽技术,并报考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养鸽技术。

        在兴宁市相关部门和广州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公司先后解决了资金、土地、销路等问题。

        “以前需要自己跑市场,现在官方通过资源整合,帮助农户拓宽渠道,降低养殖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时提升技术,实行标准化的现代化养殖。”陈伟波表示,肉鸽产品具有绿色天然的属性,而且有一套肉鸽饲养标准,并定期接受海关部门的检测,产品符合港澳市场的要求。

        从城市返乡的陈伟波,借助鸽子的翅膀,又飞出了大山。如今,陈伟波创立的肉鸽品牌年销量达200万只,年营业收入6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到港澳地区,并带动梅州3339名贫困户实现脱贫。

        贫困户钟会权是肉鸽基地的饲养员,通过4个月的技能培训正式上岗,“如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时间照顾小孩,实现家门口就业。”钟会权称,此前缺乏的不是技能,而是机会。

        据介绍,除了聘请贫困户工作外,兴宁还提供多种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包括为贫困户提供种鸽、饲料、技术等,再由公司统一销售合格肉鸽,贫困户获取收益;鸽棚光伏发电为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等。

        据统计,龙田镇目前有10多家规模较大的肉鸽养殖厂,全镇种鸽近75万对,从最初的散养逐步发展到规模经营。

        广州市驻兴宁扶贫工作组组长蓝蓝称,下一步将做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多样化,研发和生产各种口味的“即热鸽子汤”,进一步提高产值。(完)

跟帖

0

参与

0

发表评论
  • 暂无评论~